蛙蛙生活史 | 小蝌蚪成长记
蛙类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,也有少数种类可以生活在寒带,如北美林蛙生活在北极圈以内。蛙类皮肤薄而软且潮湿,容易失去水分,因此只能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,此外由于它们的蝌蚪大部分需要生活在水中,因此它们靠近水源或者在雨季繁殖。
正在抱对产下许多卵带的中华大蟾蜍
清明时节,春风化雨,小蝌蚪更是活跃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虫四·蝌蚪》:“蝌蚪生水中,虾蟇,青鼃之子也……蝌蚪状如河豚,头圆,身上青黑色,始出有尾无足,稍大则足生尾脱。”
儿时的记忆里《小蝌蚪找妈妈》的故事是不是又浮现眼前了呢。
1. 卵(泽蛙)
2. 小蝌蚪(泽蛙)
3. 蝌蚪长腿
4. 幼体(泽蛙)
5. 成体(泽蛙)
极大部分的蛙类采用体外受精的生殖方式,雌蛙排卵,雄蛙排精,形成受精卵,卵外包数层的透明胶状膜,称为卵胶膜。不同种类蛙卵的形态也是各有特色,常见的中华大蟾蜍为条状卵带,镇海林蛙的卵则成团,而泽蛙的卵则分散漂浮在水面上。
蛙卵呈球形,在发育初期,卵朝上的一半呈深色,含卵黄少,比重小,称为动物极,朝下的一半颜色淡,含卵黄多,比重大,称为植物极。
泽蛙卵的动物极为深褐色,朝上(右);植物极为黄白色,朝下(左)
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为小蝌蚪,初期的小蝌蚪头部后面两侧还有外鳃,后逐渐消失。
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外鳃
小蝌蚪利用口器上的唇齿刮食水中的藻类、浮游生物,每种蛙类蝌蚪的口器也各有特色,特别是角蟾蝌蚪的口器在头部前方,呈菱形并向外翻出,如同吸尘器。
淡肩角蟾蝌蚪拥有漏斗状的大嘴巴
泽蛙蝌蚪的樱桃小嘴
小蝌蚪逐渐长大发育,先长出后肢,再长出前肢。
长出后肢的中华大蟾蜍蝌蚪
长出前肢和后肢的黑斑侧褶蛙蝌蚪
最后尾巴慢慢消退,就变为一只只可爱的小蛙蛙啦。
尾巴即将消退的饰纹姬蛙
想了解更多小蝌蚪的故事的话,上海动物园两栖动物展区的科普讲解绝对不能错过哦!
讲解时间为每周四、六下午1:30(夏季7-8月为2:00)
文:朱建青
图:朱建青
扫描关注上海动物园抖音
▲